以智赋能 以安护航:智能矿灯充电柜重塑煤矿照明管理生态
公司新闻 2025-11-17

在煤矿安全生产的链条中,矿灯是矿工井下作业的“眼睛”,而矿灯房则是保障这双“眼睛”明亮的核心枢纽。随着《煤矿智能化发展规划(2021-2025年)》的深入推进,传统矿灯房“人工登记、经验判断、被动处置”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制约煤矿智能化升级的短板。智能矿灯充电柜的全面普及,正以技术革新为支点,重塑煤矿照明管理生态,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筑牢第一道防线。


与传统充电设备相比,智能矿灯充电柜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“硬件智能化+管理数字化”的双重体系。在硬件层面,其突破了单一充电功能的局限,集成了身份识别、状态监测、安全防护等多重模块。以某省属煤矿采用的智能充电柜为例,该设备搭载了RFID射频与人脸识别双识别系统,矿工仅需刷脸或贴近矿灯内置芯片,即可完成领用与归还操作,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,有效避免了代领、错领等问题。同时,充电模块采用自适应技术,能根据锂离了、铅酸等不同类型矿灯电池的特性,自动匹配最优充电曲线,既解决了传统充电“一刀切”导致的电池鼓包、寿命缩短问题,又将充电效率提升了30%以上。


智能矿灯充电柜.png


安全防护的全面升级,是智能矿灯充电柜最受煤矿企业青睐的亮点。煤矿井下环境潮湿、粉尘浓度高,矿灯电池长期使用后易出现绝缘层老化、内部短路等隐患,传统充电房依赖人工巡检,往往难以及时发现。而智能充电柜内置的高精度传感器,可实时采集每路充电通道的电流、电压、温度等参数,当检测到电池温度超过45℃或出现异常漏电时,会立即触发三级防护机制——先自动切断充电回路,再启动内置散热风扇降温,最后通过声光报警与平台推送通知管理人员,形成“监测-预警-处置”的闭环。某煤矿曾通过该系统,成功预警并排除一起电池热失控隐患,避免了火灾事故的发生,这一案例也成为智能设备保障安全的典型例证。


在管理效能提升上,智能矿灯充电柜搭建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“看得见、管得细、控得准”的管理目标。管理人员通过后台系统,可实时查看所有矿灯的领用状态、充电进度、电池健康度等数据,生成“矿工-矿灯-作业区域”的关联台账。针对井下掘进、采煤等不同作业面的矿灯使用频率差异,系统还能自动生成需求分析报告,指导管理人员提前调配设备。在某中小型煤矿,这套管理系统使矿灯丢失率从原来的8%降至0.3%,设备维护成本降低40%,原本需要6人值守的矿灯房,如今仅需2人即可完成全部管理工作。


智能矿灯充电柜的应用价值,更体现在其与煤矿整体智能化系统的兼容性上。当前,不少煤矿已将充电柜管理平台与人员定位系统、安全监控系统互联互通,当矿工领用矿灯时,系统会自动关联其作业区域与班次信息,若矿灯在非指定区域使用或出现异常关机,会立即同步至安全监控中心,为人员安全追溯提供数据支撑。这种“设备联动、数据共享”的模式,推动煤矿安全管理从“单点防控”向“全域协同”转变。


从人工管理到智能管控,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预警,智能矿灯充电柜的普及不仅是矿灯房设备的简单更新,更是煤矿安全管理理念的升级。随着5G、物联网技术在煤矿领域的深度应用,未来智能充电柜还将实现电池寿命精准预测、故障远程诊断等更高级功能。在煤矿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,这类“小设备”正释放出“大能量”,以细节处的革新,守护着每一位矿工的生命安全,推动煤矿行业朝着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智能的方向稳步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