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煤矿行业,安全生产的核心是 “可控、可管、可追溯”。便携仪作为井下安全监测的关键设备,其管理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直接关系到安全监管的有效性。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,纸质台账混乱、数据记录不完整、追溯难度大等问题,导致便携仪管理处于 “黑箱操作” 状态,既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,也难以应对监管部门的严格检查。无人值守智能便携仪管理发放系统以数据为核心,构建了透明化、可视化的监管体系,让煤矿便携仪管理从 “模糊管控” 走向 “精准监管”。

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的监管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。一是数据记录不规范,人工填写的纸质台账存在字迹潦草、信息缺失、错填漏填等问题,部分台账甚至出现篡改、丢失的情况,导致设备的发放、回收、校准、维修等关键信息无法准确追溯。二是监管缺乏实时性,管理人员无法实时掌握设备的动态状态,只能通过定期盘点了解设备库存和使用情况,对于设备未及时归还、校准过期等问题,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。三是数据无法共享,便携仪管理数据与煤矿其他安全管理系统相互独立,形成 “数据孤岛”,管理人员难以全面掌握安全管理情况,无法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。
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,还带来了合规风险。根据《煤矿安全规程》要求,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便携仪管理台账,确保设备的发放、回收、校准等记录完整可追溯。然而,传统管理模式下,企业往往因台账不规范、数据不完整,在监管检查中被处罚,影响正常生产。更严重的是,一旦发生安全事故,由于无法快速追溯设备的使用轨迹和状态,可能导致事故原因无法查清,责任认定困难,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。
无人值守智能便携仪管理发放系统通过数据驱动,彻底解决了传统监管模式的弊端,构建了全流程透明化监管体系。在数据采集环节,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化记录,无需人工干预。工人领取和归还设备时,系统自动记录身份信息、设备编号、领取时间、归还时间、设备状态等关键数据;设备校准、维修时,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录入相关信息,形成完整的设备全生命周期记录。所有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管理平台,确保数据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,杜绝了数据篡改、丢失的可能。
在数据可视化监管方面,系统提供了直观的管理界面,管理人员通过电脑、手机 APP 即可实时查看各项数据。系统的仪表盘展示了设备总数量、在用数量、库存数量、待校准数量、故障数量等核心指标,让管理人员一目了然。同时,系统支持多维度数据查询和统计,可按时间、班组、设备类型等维度查询发放回收记录、校准记录、故障处理记录等,生成详细的统计报表。例如,管理人员可查询某一时间段内某班组的设备使用情况,了解设备的发放率、回收率、故障发生率等,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。
在数据追溯方面,系统具备强大的追溯功能。每一台便携仪都有唯一的电子身份标识,管理人员输入设备编号或工人姓名,即可查询该设备的所有使用记录,包括领取人、领取时间、归还时间、使用时长、设备状态变化、校准维修记录等,实现 “一机一档、全程追溯”。当发生安全事故时,可快速追溯涉事设备的全流程信息,为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提供准确依据。同时,系统的追溯功能还能有效防范设备丢失、挪用等问题,一旦发现设备异常,可通过追溯记录快速查明原因。
在数据共享与集成方面,系统支持与煤矿现有安全监控平台、人员定位系统、考勤系统等进行数据对接,打破 “数据孤岛”,实现信息共享。例如,系统可将便携仪发放记录与人员定位系统数据联动,核实工人是否携带合格设备下井;与考勤系统对接,确保只有出勤人员才能领取设备,避免设备错发。通过数据集成,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井下作业人员的设备配备情况和安全状态,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,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。
针对监管检查需求,系统专门优化了合规报表功能。系统内置了符合《煤矿安全规程》及监管部门要求的报表模板,涵盖设备基本信息表、发放回收记录表、校准记录表、故障处理记录表等各类关键报表。管理人员无需人工整理,一键即可导出 Excel 或 PDF 格式的报表,报表数据准确、格式规范,可直接用于监管检查。某煤矿在引入系统后,顺利通过了多次省级、市级安全检查,检查人员对系统生成的规范台账和报表给予了高度评价,企业再也无需为应对检查而耗费大量人力整理资料。
此外,系统还具备数据预警和分析功能,助力企业实现主动监管。系统可设置设备校准周期、电池使用寿命等预警阈值,当设备临近阈值时,自动发送预警信息,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。同时,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,能够识别设备使用规律、故障高发时间段、高风险作业区域等,为管理人员优化设备配置、调整维护计划、加强安全巡查提供数据支持。例如,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某一类型的便携仪故障发生率较高,可及时更换该型号设备;发现某作业区域的设备使用频率异常,可加强该区域的安全监测,实现从 “被动应对” 到 “主动防控” 的转变。